暖風熏得游人醉,直把杭州作汴州。臨安,讓南宋皇帝宅了一百多年

當詩人林升在一家旅舍看著臨安城內一片秀麗繁華的景象時,提筆在墻壁上寫下: 「山外青山樓外樓,西湖歌舞幾時休?暖風熏得游人醉,直把杭州作汴州。」前兩句描寫西湖美景,杭州繁華,可突然語氣一轉又描述了當時臨安的人醉生夢死,恍惚之間以為杭州是汴州。

這是一首「墻頭詩」,疑原無題,《題臨安邸》是后人所加。整首詩給人的感覺就是南宋君臣「樂不思梁」,以歌舞酒色來麻痹自己,只求茍且偏安,一味享樂。 那麼,杭州當時究竟有多繁華?能讓南宋皇帝們在這里宅了一百多年。

靖康之變后,朝廷君臣們沒有雄獅怒吼,反而北雁南飛。一路上零零落落不成陣形,最終落腳本名叫做杭州的地方藏躲,他們給杭州改了名字:臨安。 「臨安」,臨時偏安,臨時心安。皇城建在臨安城南,擁攬西湖和錢塘江美景的同時有大山作天然屏障,占據地利。

時局崩壞,回返北方漸趨無望,統治者們就開始在皇城燕游之風。每個月可以進行的「賞心樂事」,講究恰逢其時其地的賞花。每到了三月,海棠花開,宮中的「照妝亭」是皇帝的必游之地。 蘇軾《海棠》詩云:東風裊裊泛崇光,香霧空蒙月轉廊。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燒高燭照紅妝。

每到農歷八月,觀錢塘大潮來臨時,南宋的皇帝們都會在皇城內的指定觀潮點——「天開圖畫台」進行這一活動,這都是其他朝代的帝王想都想不到的「宅家之樂」。 當然,整個臨安城皆如此繁華,城內戶籍統計人口達124萬,亦是全世界第一繁華的大都市。

《夢梁錄》云:「杭城大街,買賣晝夜不絕,夜交三四鼓,游人始稀;五鼓鐘鳴,賣早市者又開店矣。」城市沒有宵禁,有早市夜市。臨安的夜市經常開到三更,早上五更又開始,幾乎是一座不夜之城。

臨安城內共有坊巷八十九條,由于市坊之分早被打破,所以街市上百肆雜陳,各種商品應有盡有, 「珠玉珍異及花果時新海鮮野味奇器,天下所無者,悉集于此。」各種美食,各地奇珍,想玩多久便可玩多久,隨著季節不同,還有各種新商品,令人歡娛常新。

辛棄疾《元夕》詞「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」,正是對當時臨安城燈會的寫照。雖然臨安城面積僅15平方公里,但是作為娛樂場所的瓦市卻有二十多處,積善坊巷、后市街、烏龍巷等都是當時著名的娛樂場。

《西湖老人繁勝錄》載:「惟北瓦大,有勾欄一十三座」,分別演出雜劇技、相撲、傀儡戲、說書、講史等,晝夜不輟。可見,歌舞升平的臨安城讓幾乎所有人都沉浸其中,享受美好。不過隨著風波亭那一縷忠魂碧血,這大宋江山的結局就早已確定。

林升的一首題寫在臨安客棧墻壁上的詩回答了,它像一面放大鏡,將那些人照得纖毫畢現。 「山外青山樓外樓,西湖歌舞幾時休?暖風熏得游人醉,直把杭州作汴州。」詩人依稀感到:這一切美輪美奐皆虛幻無望,如同海市蜃樓。

林升的生平事跡不詳,也不知寫過多少詩,但哪怕只此一首,林升也值得來過人間。德祐二年(公元1276年),蒙軍南下,從此南國江山,盡入膻腥,真真是「千紅一哭,萬艷同悲」,怎不讓人千古之下,為之凄愴悵然!
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