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于咱們中國人來說,一年之中最為隆重的一個節日,一定是春節,它又被稱作「百節之首」。伴隨著春節的,還有各式各樣的年俗,有大范圍通用的習俗和規矩,也有不同地方特有的講究。每年過年,它們都是年味的重要來源。
在眾多年俗中,貼年紅可以說是流傳下來最為廣泛的一個習俗。每年臨近過年,家家戶戶都會開始準備過年用的紅色主題裝飾品,也叫年紅。關于「貼年紅」這事,有句俗語道, 「過年貼三樣,來年不受窮」。別看短短一句話,里面的講究可不少。
今天,就跟大家聊聊有關貼年紅的年俗,一起來看看 ,「過年貼三樣,來年不受窮」中的「貼三樣」,指的究竟是哪三樣?具體有何講究之處?
「過年貼三樣」,指的是啥?
前面有提到,「年紅」,指的就是過年時貼的一些以紅色為主題的具有喜慶色彩的裝飾,包括春聯、年畫、福字、窗花等等。春節貼年紅,既可以營造出過年的喜慶氣氛,還寄托了人們對新一年的期盼。
這句春節俗語, 「過年貼三樣,來年不受窮」,從字面意思上并不難理解,說的就是貼年紅時,要貼上三樣東西,來年才會富足。那這三樣,指的究竟是什麼呢?
一貼「春聯」
春聯,又叫對聯,是年紅大分類里的其中一個子分類,通常以紅紙做底,上面會寫上對仗工整、有祝福寓意的簡潔文字,來表達對新一年的祝福。最早的春聯,其實是桃符(用桃木板制成),因此也就有了王安石的那首名詩,「千門萬戶曈曈日,總把新桃換舊符」。
在古代,貼春聯還被稱作「封印」,將房間徹底大掃除,清理得干干凈凈后,就要 將春聯貼在門口,這樣就可以將邪氣阻攔在外,象征著辟邪除災、迎祥納福。一般在貼春聯的時候,要將舊的摘除,才可以貼上新的,不可以在舊春聯的上面直接貼新春聯。
因此,這句俗語里提到的「貼三樣」,其中的第一樣指的就是「春聯」。過年貼春聯,象征了辭舊迎新,以及對新一年的祝福,寓意可以將一切不好的事物阻擋在門外。
二貼「福字」
除了春聯外,還有一樣非常簡單的年紅,只有一個漢語文字,它就是「福」字。「福」字可以拆成「礻」+「一」+「口」+「田」,其中「礻」有祈福的寓意,「一」+「口」+「田」則代表一家人有飯吃、有事做,合在一起,就是有福氣。
過年貼福字,最好是在農歷年的最后一天貼,并且要貼在春聯之前,貼的順序應該是從外向里貼,代表福氣從外流進家門。在貼福字時,有一個存在已久的爭議,應該正著貼還是倒著貼? 大門上的福字,一定要正著貼,寓意「開門迎福」。倒貼的福字多出現在屋內的柜子、垃圾桶、廁所等地方。
因此,這句俗語里提到的「貼三樣」,其中的第二樣指的就是「福字」。過年貼福字,寄托了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,寓意福氣、福運進家門。
三貼「倒酉」
民間有句俗語,「二十八,貼花花;二十九,貼倒酉」,即臘月二十八會貼上窗花,臘月二十九會倒貼「酉」字。「酉」(yǒu),音同「有」,屬于比較吉利的字。 倒著貼「酉」,代表越倒越有,源源不斷。
人們會在臘月二十九這天,將寫有「酉」字的紅紙倒貼在一些能倒的容器上,如米桶、柜子、酒缸等等,表示裝在這些容器里面的東西,倒了還有,就像聚寶盆一樣,永遠也用不完。不過,如今很多人都將「酉」字改成了「福」字,倒貼在一些容器上,有日子越過越富足之意。
因此,這句俗語里提到的「貼三樣」,其中的第三樣指的就是「酉字」。過年倒貼酉字,象征一直都有,是一種富余的狀態,預示新的一年不愁吃不愁穿,啥都有。
【心得】
春節老傳統,「過年貼三樣,來年不受窮」,指的就是過年時要貼的3樣具有喜慶色彩的年紅,包括「春聯」、「福字」和「酉字」,這樣新的一年才會財運亨通、財源滾滾。這些年俗,也是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,尊重老傳統和老習俗,也是在給新年祈福,期盼事事順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