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 世紀 90 年代,風力發電在歐洲盛行,並一度被環保人士譽為最綠色的發電方式,此後的三十年里,風力發電迅速在歐洲普及。 丹麥 48% 的電力來自于風電,風電在整個歐洲的占比也超過了 15% ,這也一度讓歐洲在風電產業占據全球龍頭地位。
歐洲風力發電的快速發展,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亞洲企業加入其中,中國也是發展風力發電較為積極的國家。 目前中國的風電發電量已經占到了總發電量的 6.3% ,但是相對于歐洲還有很遠的差距,一方面是中國西北地區有大量的適宜裝機的區域,另一方面中國在清潔能源發電方面依然有著較大的需求和潛力。目前中國已有多上風力發電行業上市公司,如早在 1993 年就成立了東方電氣,以及主營風電機組研發的三一重能(不同于三一重工)等。 其中註冊資本超過 50 億元的企業有兩家,分別是上海電氣和中國中車。
而且根據公開數據顯示,在過去的一年裡,全球風電整機商新增裝機容量前十榜單中。 總計裝機容量高達 78.94GW ,而在這份榜單中,中企就占據了七個席位,中企裝機總容量高達 45.36Gw 。 根據榜單來看,七家中國企業分別是金風科技、遠景能源、明陽智能、上海電氣、運達風電、中車風電和三一重能七家中企上榜。其中金風科技排名位于榜單第二,僅次于美國通用電氣。
2020 年金風科技實現 13.06GW 裝機量,遠景能源排名榜單第四,裝機量達到 10.35GW ,超過了西門子歌美颯。對于這份榜單,許多人都大喊意外,畢竟在過去西門子歌美颯可是國際三大巨頭之一。 那麼為什麼中國如今成了全球最大的風電產品輸出國,並且產能和消費位居全球首位呢?
答案就是,在風電領域中國企業掌握了核心科技。 因為眾所周知風電軸承是風機的核心部件,這其中又由主軸軸承、變槳軸承、發電機軸承等五大部件構成,這5 個部分對于材料要求極高,過去一直是歐美日的技術強項,但是卻被中國一一攻破了。 目前在中國市場,西門子歌美颯、 GE 和維斯塔斯三巨頭占整個市場規模只有 4% ,換句話來說其餘 96% 的市場份額都是被國內的企業劃分了。 究其原因在于外資風電巨頭不管是在葉片和整機,已經無法和國內廠商在技術、研發、產品、渠道等方面開展競爭了。
實際上早在 2000 年,這三家巨頭憑藉著技術優勢以及完整的產業鏈,在我國占據了 50% 以上的市場,直到 2007 年,中國企業才奪回一半的市場,到2010 年我國第 1 家風電企業才實現了上市,那就是金風科技。 那麼為什麼歌美颯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呢? 從今年上半年的招投標情況來看,中國風電企業的競標價格已經跌破了 2500 元 /kW ,相比過去已經下跌了一半,以至于國際風機巨頭在價格上已經沒有優勢了。
而且風電企業並不是無利可圖,根據最近風電上市公司公布的財務數據來看,中材科技、東方電纜、明陽智能都實現了收入和凈利潤的同比大幅增長,基本都超過70%。 反觀西門子歌美颯,它發布的報告顯示, 2020財年(2019.9-2020.9)虧損額高達70億元。 從去年10月到今年6月 ,西門子歌美颯又虧損了3.68億 歐元,摺合人民幣27.5億元,為了扭虧轉盈,西門子歌美颯還表示將全面上調風機價格,征戰其他國家的市場。
值得一提的是,西門子歌美颯並不是要全面撤離中國市場,它只是要放棄中國國內的銷售市場,但是並不放棄產品在中國的生產和製造。 由于中國在整個風電產業供應鏈相當成熟,技術也相對先進,又通過規模化降低了成本優勢,因此備受歌美颯認可。
西門子歌美颯相關負責人更是直言不諱:中國製造更具有成本優勢,且擁有完善的供應產業鏈,製造的產品符合全球標準,在任何一個國家都能使用中國製造的風機。目前已知的是,西門子歌美颯天津工廠已經成為這家公司的主要製造樞紐,為西門子歌美颯生產 2~5MW 陸上風機整機機型。 在過去的一年裡,僅天津工廠就為其生產了 2.3GW 左右陸上風機,約占據西門子歌美颯全球總產量 30% ,此外歌美颯在上海的風機葉片生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