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王母是道教神話中的長生女神,掌管著不死神藥,嫦娥服下的仙藥便是西王母所贈。 神話中也寫到西王母居住在瑤池,那這瑤池是虛構的嗎?還是真有此處?
傳說中的西王母瑤池有多處,比如西王母最大的瑤池是青海湖,西王母最古老的瑤池是德令哈市褡鏈湖,西王母最夢幻清澈瑤池是孟達天池, 但是最美最神秘的那一個,則是新疆天山天池!
天山,亦稱白山,雪山,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; 天池,古稱瑤池,唐太宗時曾在博格達峰下設立過「瑤池都護府」;後來改為「天池」,是一名來自乾隆48年(公元1783年)烏魯木齊都統明亮的題《靈山天池統鑿水渠碑記》。
天池在民間傳說中是西王母居住的仙境,晚唐詩人李商隱有一首詩,名字叫《瑤池》:「 瑤池阿母綺窗開,黃竹歌聲動地哀。 八駿日行三萬里,穆王何事不重來?」詩中周穆王與西王母瑤池相會的美麗神話,因這首詩更添濃麗的色彩!
從《穆天子傳》中的記載,可以得知周穆王西巡時的一段歷史,坐著八匹日行三萬里的駿馬,由京城出發,翻越了雁門山的關隘, 沿天山到瑤池來會見西域部落聯盟首領西王母。
周穆王見到西王母后,立即送上了一百匹的錦繡絲絹以及三百匹的白色絲絹。 中原與西域最早的一次交流,就這麼來了!一個是西域的王,一個是中原的王,身份等同,又都有別樣的美,于是相互見面之后,很自然的,彼此之間就深深地吸引了。
兩國之君在瑤池宴飲,乃至于日日歡歌,瑤池的「神池浩淼,如天鏡浮空」的奇異風光,使周穆王如癡如醉,樂而忘歸!直到有個叫祭父的官兒報告周穆王,徐國叛亂,需要回去平叛的時候,二人才依依惜別。
倆人在瑤池話別,善嘯,能歌善舞的西王母首先作歌曰:「白云在天,山陵自出,道里悠遠,山川間之,將子無死,尚能復來。」其實這就是西王母在問周穆王還會回來嗎。
面對西王母深情款款的歌聲,周穆王則回答說:「予歸東土,和治諸夏,萬民平均,吾顧見汝,比及三年,將復而野。」 也就是說,我回國后,處理好國內政務就會回來見你,這一來一去,大約需要三年時間。于是,在臨走時和西王母訂下三年之約。
周穆王很快平息了叛亂,當他準備與西王母再續前緣時。大臣們對他 「不恤國是,不樂臣妾,肆意遠游」很不滿意。周穆王沒有辦法,只好打消了再去西域的念頭,因為在一個有責任的帝王心里,愛情肯定沒有江山重要,于是他就再也沒有出巡過了。
最終,西王母再也沒有等到周穆王!傳說中,周穆王死后才被西王母隆重地接到西崑崙,但傳說畢竟只是一種美好的愿望,事實上,兩人再也沒有相見。 所以,西王母在歷史上可能真的存在,并且還留下了一段在瑤池——天山天池發生的優美愛情故事。
古往今來,文人墨客多吟詩賦文,備受贊譽。三千多年前穆天子曾在天池之畔與西王母歡筵對歌,留下千古佳話,令天池贏得「瑤池」美稱。七十年代初,郭沫若陪同西哈努克親王旅游,也臨湖吟出 「一池濃墨沉硯底,萬木長毫挺筆端」的佳章。
天池的湖水晶瑩如玉,倒映著博格達峰,四周群山環抱,山上布滿了挺拔、蒼翠的云杉和塔松。 在巍峨屹立的高山下。它蘊藏著無數的傳說,平靜淡然的池水中,盡是動人的詩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