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海南東北部,有一座座充滿古韻的文化之城——文昌市。這里有沉淀千年歷史的孔廟、古老的宋慶齡祖居、它有結合瓊北民居和伊斯蘭風格的符家宅,還有封存住時光的南洋騎樓老街, 但是最讓人們津津樂道的便是文昌獨有的美食——文昌雞。
海南有四大名菜,文昌雞、加積鴨、和樂蟹、東山羊。 俗話說,「不食文昌雞,枉來海南島」。文昌雞具有色、香、味俱佳,在中外飲食文化的歷史長河中享譽幾百年。那文昌雞究竟好在哪里?與其他雞有什麼不一樣呢?
文昌地處海南島的東北部,東、南、北三面臨海,陸地面積2488平方公里,海域面積4600平方公里,碧海藍天、綠樹成蔭、四季如春。 文昌雞就是在這樣一個自然生態和豐富的人文歷史中誕生,鑄就了文昌雞香甜嫩滑的獨特肉質風味。
相傳明朝成化年間,都察院左僉都御史、文昌人邢宥回鄉探親,將家鄉文昌市潭牛鎮的雞帶回京師請明憲宗品嘗。 當地的雞放于林地散養,吃地上的榕樹籽,因此體型方圓、肉質緊實、營養豐富。
「雞出文化之鄉,人杰地靈,文化昌盛,雞亦香甜,真乃文昌雞也」,天子一語天下傳,「文昌雞」也正式成為這種家養雞的名稱,而出產文昌雞的小村子,也由此改名「天賜村」,天賜村村民以此為傲,并將傳統的飼養方法,一代代傳承,百年不變。
如今的天賜村依舊有好些近百年的大榕樹,不過現代的雞群們好像更喜歡吃椰子肉、喝椰子水。 和所有產椰子的海島一樣,只要有椰子掉落,那些樹下的大小公雞、母雞、閹雞就飛奔而來啄食椰子殼上的肉。
除此之外,這些雞就在土里刨蟲子,文昌雞的正規出欄標準是180天,生出來的時候圈養兩個月,然后放養兩個多月。這兩個多月里,每天只喂一次,農家飼料是米糠拌地瓜——還都得蒸熟。
1988年之前,海南島還是廣東省的一部分,這也造就了兩地的生活習俗、飲食習慣都有著極高的相似度。 在廣東有一句話,一鮮勝百味,同樣適用于海南文昌雞,所以海南人吃文昌雞,最傳統的吃法和廣東人一樣——白切。
雞種的選擇必須是超過180天的文昌雞,每天新鮮宰殺,再采取古法浸泡。 通過大火將老湯煮開,再文火慢泡細浸,將雞由外到內,慢慢的浸熟,當雞肉全部熟透,而骨頭還帶有血紅色,是火候最好的掌握。
文昌雞的白切雞講究的是熱吃,但雞皮卻依然是脆生生的。文昌雞的調料非常具有海南特色。主要有生姜,蒜泥,香菜,精鹽,雞湯以及橘子汁組成。燙過雞肉的水上會浮現一層金黃的雞油,加點鹽,加點蒜,用來煮飯,煮出來的便是雞飯了。
在海南的餐廳里,有文昌雞,有雞飯,卻沒「海南雞飯」。因為文昌是著名的僑鄉,很早就有下南洋的傳統。上世紀下南洋的浪潮掀起,祖籍海南的華人將家鄉的文昌雞與雞油飯團進行組合,到街上叫賣。由此在東南亞等地流傳并逐漸成為新加坡的一道名菜。
在海南還有一種吃文昌雞的吃法叫椰子雞,獨特的椰子汁清香的風味,加上爽口的椰肉和新鮮味美的雞肉,再配上用蒜泥、海南辣椒醬等特調的蘸料,浸滿椰子清香的雞肉,清新可人!
椰子雞火鍋中,除了雞塊與椰子水外,還放了新鮮的椰肉條,使得椰香更醇正;而富含淀粉的馬蹄(即荸薺)的加入,則使得湯汁變得濃郁。 地道的椰子雞火鍋里一般不放清水,免得減去風味,料碗則必加小青橘用以除腥。
文昌,不僅擁有碧海藍天和美味的文昌雞,還擁有全國唯一一個濱海發射中心的小城,每次上熱搜總和衛星、航天、宇宙有關,去年五一成功發射「胖五」B,足足吸引了五萬人圍觀。
坐擁火箭、海濱、文昌雞三種浪漫的文昌,雖說名氣不及三亞,悠閑程度不輸海口,在文昌卻藏著海南最長的海岸線、最正宗的海島滋味和最悠久的歷史! 下一次去海南,請別再只路過文昌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