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著阿來的《塵埃落定》去甘南!邂逅觸手可及的詩和遠方

《塵埃落定》是藏族作家阿來的一部長篇小說,首次出版于1998年。小說描寫一個聲勢顯赫的康巴藏族土司,在酒后和漢族太太生了一個傻瓜兒子。這個人人都認定的傻子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,但卻有超時代的預感和舉止,并成為土司制度興衰的見證人。

整篇小說都展現了獨特的藏族風情及土司制度的浪漫和神秘。在2000年《塵埃落定》便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。 其實阿來寫的故事發生地是在甘南,很多人都對甘南充滿向往?那麼甘南到底是個什麼地方?

甘南其實不是甘肅南部的簡稱,它是一個行政區——名叫「甘南藏族自治州」。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國十個藏族自治州之一,地處青藏高原東邊邊緣。現在去甘南旅行的路線范圍,擴大了很多倍,它穿插跳躍于甘、青、川三地,串起了沿途諸多的奇駿景觀。

阿來從小在藏族地區長大,受藏族文化的深刻影響,所以無論是人物形象的塑造,創作方法的借鑒,語言的運用等等,都和一種藏族精神緊密結合在一起。 在《塵埃落定》的歷史敘述中,土司制度是敘事重心,它詮釋著特定歷史時期藏族部族政治生活的主要內涵。

土司制度是一項對少數民族的政治懷柔政策,元明清時期在西南等民族地區施行,用「以土制土」的政策來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。清雍正以后開始實行「改土歸流」,部分土司制度大體趨于解體,但因特殊的文化、歷史因素,一些地方的土司制度殘余仍延續到20世紀上半葉。

甘南馬爾康市由梭磨、松崗、卓克基、黨壩四個土司的轄地,其中卓克基土司官寨是《塵埃落定》的故事背景原型。卓克基,嘉絨藏語為「殊勝之地」的意思,卓克基土司始封于元代1286年,現存的土司官寨始建于1918年。

居住在這里的人大多屬于嘉絨藏族,「嘉絨」的「絨」字在藏語里為「農業」的意思,「嘉絨」就是居住在溫暖的河谷里從事農業的意思,要區分嘉絨藏族非常簡單,看他們的房子就可以了,嘉絨藏族的屋頂都建有角,非常好辨認。

《塵埃落定》也大量地描繪了嘉絨部族文化生活的情景,在表現民族思維與心理習慣中透視了藏族獨特的民族文化。而且阿來也力圖從普遍人性的角度把握歷史深處的文化秘密!

1936年,一場大火將土司官寨毀于一旦,所以,《塵埃落定》的故事結局以大火為結尾也是有一定靈感依據的,不過真實的卓克基官寨又于1938年由第16代土司重建。歷史上,卓克基土司共延續了665年,一共產生過17代土司。

卓克基官寨坐北朝南,官寨為四合院式建筑,采用片石和黃泥構造,內直外收的砌法。據說建造官寨的時候,沒有用到一顆釘子。 1984年,《 紐約時報》總編看到卓克基官寨的時候為這種獨特的宮殿式建筑贊不絕口,稱之為「東方建筑史上的一顆明珠」。

當你要去甘南旅行時,一定要帶上一本《塵埃落定》,跟著書本去體會甘南的純凈圣潔,邂逅觸手可及的詩和遠方,感受山間的星月微光。

甘南這個戶外天堂,去過的人都會念念回想,久久不忘。它山清水秀,藍天白云、絢麗的景色,和城市里早就看不到的浪漫星空,高原深山中安逸的田園牧歌,會讓你忘記歸途。
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