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人眼里的興慶宮是什麼樣子?這里藏著玄宗皇帝的浪漫

興慶宮,是唐長安城三大宮殿群(三大內:太極宮、大明宮、興慶宮)之一,地處東南,被稱為「南內」。這里見證了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盛世——開元盛世。 不過在唐朝時期,大部分皇帝都把大明宮和太極宮作為皇宮,為何唐玄宗李隆基把興慶宮作為皇宮呢?

歷史上的興慶宮最開始是唐長安城的隆慶坊,是(唐玄宗)李隆基兄弟五人的住宅,人稱「五王宅」。後來李隆基登基后,出于對長兄李成器的感恩之情,李隆基將之前的藩王官邸擴建為宮殿。很多人都會說,興慶宮也見證了唐朝皇帝李隆基和兄弟之間難得的和睦親情。

公元690年,武則天正式登上皇帝寶座,她對兒子李旦嚴加監視, 更把李旦的五個兒子——李成器、李隆基等人全部軟禁起來。雖然李隆基兄弟五人被限制了人身自由,但在被軟禁期間也以演奏樂器度日,一起相依為命。

七年后,武則天將李成器、李隆基等人釋放。 李隆基被封為臨淄王和平王,隆慶坊就成為李隆基的官邸,其經常和長兄李成器在此娛樂玩耍。到了公元705年武后病逝,李旦登基,李成器被封為皇太子。

但是,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在韋皇后篡位的關鍵時刻匡扶李唐社稷,其功不可沒。為了防止玄武門之變的悲劇重演,李成器卻主動找到父皇說: 「立儲是大事,國家平時立長,國家安危立功。平王(李隆基)有功,臣誓死不敢居平王之上。」

就這樣,兩年后李隆基便登基皇位,為了避「隆」諱,隆慶坊改為「興慶坊」,隨后便修建了占地面積1.34平方公里興慶宮。對比大明宮與太極宮,興慶宮最為特別,這完全出于玄宗的任性,整個興慶宮建筑沒有強迫癥的變態審美——左右對稱,是隨意的散落在各個角落。

北面是行政區,南面是娛樂區,沒有按照帝王的標準要求「前朝后寢」的布局原則。正門是朝西的興慶門,而不是傳統觀念中的南門。宮城內的殿堂大多是樓房結構,建造復雜,費時費力,卻顯得更為豪華氣派。 不僅自己住在興慶宮,更是把幾個兄弟都安排在了興慶宮周邊。

玄宗建造興慶宮,在任性的背后,是精明的算計。他靠兩次政變方才奪取皇權,考慮到當時的社會和政治局勢,李隆基移居興慶宮,可以「我的地盤我作主」,便于鞏固權力。 此外,他還能維持其他四個兄弟的感情,并且可以實時監控他們的言行,這才有了興慶宮的誕生。

興慶殿、勤政務本樓、花萼相輝樓、沉香亭、龍池等宮樓亭池,是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居住的主要場所之一。 其中花萼樓最能代表唐王朝「開元盛世」的繁華與氣度。每當玄宗生日和重大外賓來朝時,花萼樓便成了盛宴之地。

大宴之上,有盛大的音樂演出,優美的舞蹈表演,有舞馬獻壽,有犀牛大象起舞,還有女舞蹈家公孫大娘的劍伎和風流文人的賦詩唱和...... 唐代詩人張祜就描寫了在這里為玄宗皇帝慶生的宏大場面:「八月平時花萼樓,萬方同樂奏千秋。傾城人看長竿出,一伎初成趙解愁。」

開元年間,興慶宮內。唐玄宗和楊貴妃在沉香亭觀賞牡丹。興起時便宣召李白與李龜年進宮,李白寫下《清平調》的前三章,由李龜年譜曲獻唱: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風拂檻露華濃.....「 聽的玄宗貴妃二人如癡如醉,美人,美酒,天籟之音,標志著歌舞升平的盛唐氣象達到極致!

在這里,玄宗還為自己心愛的貴妃量身打造《霓裳羽衣曲》,手書的《石台孝經》現在還珍藏在碑林博物館。 興慶宮,這里見證了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,令后代國人最為自豪的偉大盛世——開元盛世。

你可能會喜歡